越吵越大!汤家凤开怼于东来:买你东西,不代表认同你的三观!
要说最近餐饮圈和考研圈联动,谁能想到会是因为一碗预制菜闹出这么大的动静。
先捋一下整个事件,免得大家还在迷雾里:今年9月,西贝、胖东来、考研数学老师汤家凤,仿佛接力赛一样把“预制菜”这个话题一路炒到了各个圈子。
于东来先是公开发声,站台西贝和海底捞,说预制菜没那么不堪,让大家别一棍子打死。
刚好那时候,罗永浩刚把西贝的料包问题摆上台面,全国网友正憋着劲找地方吐槽,结果于东来一句“我觉得好”直接激化了矛盾,评论区瞬间从“神坛老板”变成“舆论风暴中心”。
本以为这只是餐饮圈的自家事,谁知道汤家凤突然空降,带着考研圈的流量直接在抖音点名批评:“你东西卖得好,大家去你店里买东西,是认你品质,不代表认你所有做人做事的想法。你发啥言那是你自己说的,也不能拿全部消费者都背书。”这话一出口,等于把“企业家=道德楷模”这块牌子直接砸了个窟窿,网友立刻炸锅。
有人说汤家凤太刚了,也有人觉得于东来还是实在人,只是这回确实把自己架到风口浪尖。
其实预制菜这事,争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早在今年年初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个部门明确出文件,预制菜到底咋定义,餐饮必须明示,消费者得有知情权。
这不仅是针对西贝、胖东来,实际上全国餐饮都得照章办事,谁也不能随意自夸或者遮遮掩掩。
像最近合肥、成都等地还专门查过预制菜乱象,部分商家被点名整改,可见官方已经开始动真格。
很多人以为“我喜欢吃谁家的就是支持他全部观点”,但现实里,买账和认同根本是两回事。
回到网友讨论,大家其实最在意的不是预制菜本身,而是企业家到底该不该用自己的个人标准影响大众认知。
有人觉得于东来是“良心老板”,但他一站台西贝,立刻被质疑是不是也在为同行背书。
汤家凤这次直接点破本质——你企业做得再大,粉丝再多,也不能代表你就是道德唯一标准。
与其争吵预制菜好坏,不如回归冷静:企业应该靠产品说话,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,别把私人立场和商业品牌混作一谈。
其实现实中,这种“个人价值观绑架品牌”的矛盾早就不止出现在餐饮行业。
前几年,某知名饮品企业负责人因私生活问题被曝光,一夜之间品牌口碑急转直下,甚至连产品销量都受影响。
再比如有些区域政策刚一出台,地方小老板公开发声,试图引领舆论,结果被网友扒出一堆历史争议,反而让品牌陷入尴尬。
大家其实更在乎的是,商家是不是能老老实实做好产品,别动不动就把自己架到道德高地。
说到底,这场风波本质就是:商业成功和个人三观,谁也不能互相代言。
企业家不是社会导师,消费者也不是粉丝团。
政策有红线,法律有底线,舆论有标准,哪怕你是行业里最有名的那个人,也只能代表自己,不能代表所有人。
就像今年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,预制菜再怎么争,都得遵守规定,谁也不能乱来。
最后回头看这场舆论大战,其实很像一场全民思辨。
有人喜欢于东来的坦率,有人佩服汤家凤的敢言,更多人其实只是想表达:我们买东西是看质量,不是被思想捆绑。
企业踏实做事,话语权自然有;消费者保持清醒,选谁都能心安。
别把谁说的话都当真理,市场有自己的逻辑,饭碗归饭碗,三观归三观。
金领速配-河南股指配资-咸阳股票配资-开户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